【職場問答】跟你一起工作的人,可以成為朋友嗎?
請用微信掃一掃
分享
同事關系真是非常微妙的存在。
通常情況下,我們和同事相處的時間會比和家人甚至愛人時間還要長。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吐槽不公,就像是同一戰(zhàn)線上的革命戰(zhàn)友;也可以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吵到面紅耳赤,甚至因為利害關系變得劍拔弩張,將公司變成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場。
和同事關系相處融洽,自然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保持愉悅的心情,溝通協(xié)作起來也更加順利。
但同事之間,關系可以好到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嗎?
今天小君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較為敏感的話題: “同事之間,可以成為朋友嗎?”

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。
當我們邁進職場時,就不可避免地與利益、金錢甚至在職務高低扯上關系。所以將職場稱為“利益場”并不為過。
有利益之爭定會出現(xiàn)競爭的存在甚至升級,你和同事之間的關系可能會成為這場利益競爭中的雙方,“真”利益與“偽”友誼,苦心經(jīng)營的同事情誼很有可能在競爭的大浪之中淹沒,說翻船就翻船了。

via.《我的前半生》
就在前不久,某地人才市場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:有將近五成的職場人士將同事列為競爭對手。38% 的受訪者稱與同事“亦敵亦友”,8% 的人表示“同事即戰(zhàn)友”,是可以一起并肩奮斗的人。54% 的受訪者表示“職場沒有真正的朋友,也不想跟同事成為朋友”。
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職場如戰(zhàn)場,同事就是競爭對手,跟同事做朋友,就像埋下了一顆“定時炸彈”,將自己的弱點暴露于外,甚至為他人的工作“做嫁衣”。

對于我們這樣的上班族來講,社交圈有相對局限性。就像開頭所說的,每天和同事相處的時間甚至比男/女朋友更長,和同事之間交流的話題也可能超出了工作范疇,逐漸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也不是沒有可能。

via.《我,到點下班》
#要不要和同事做朋友#話題標簽中,諸多網(wǎng)友也分享了自己和同事成為好友的感受。
@可以不吃胡蘿卜:當然可以做朋友,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多好。
@張學長:同事之間是可以成為朋友的,但需要時間去看清對方的人品,在工作中共同進步,多一個可靠的良師益友,何樂而不為呢?
@我都可以:可以,我現(xiàn)在玩的好的朋友、閨蜜,都是同事和前同事發(fā)展來的,就是三觀一致和玩的來的就會一直玩在一起。
@阿金:這種事還是看人吧,沒有永遠的敵人,心胸開闊一點。
@拒絕 996,只吃 711:工作是工作,朋友是朋友,分得開,合得上。這就是我和同事的相處模式,感覺還挺開心的。
@平常心:可以啊,每天除了工作又沒有別的圈子,沒有必要搞得跟甄嬛傳一樣。
@司馬小賊:可以,我老大要離職我真的好難過,難過到現(xiàn)在一個人躲在被子里哭。
職場綜藝《令人心動的Offer 2》領英觀察導師@楊朝暉在#要不要和同事做朋友#的話題上做了如下闡述:
“要和同事做朋友。這個問題的潛臺詞,是和同事做朋友,有一定的風險。我認為,這就想多了,問題復雜化了。合則多交,乃成摯友,不合就離遠點兒,互不打擾。跟同不同事,沒有關系。但有一點,進了辦公室,談工作的事,就把朋友先放下,就是同事。朋友交情,留在辦公室門外”。
“門內”或是“門外”,說白了,其實是一種邊界感的建立,樹立跟同事的邊界感。

via.《這個不可以報銷》
仔細思考一下,有什么朋友關系,我們不會跟TA樹立邊界感,答案大概會是閨蜜、瓷兒、青梅竹馬、好哥們這些。為什么呢?這些關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,那就是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什么利益糾葛,讓我們去舍得損失掉這段關系。
而這種親密關系,往往產(chǎn)生于 3 種長期的共享:共享成長時間、共享關鍵經(jīng)歷、共享復雜情感。
而“鐵”的同事關系,剛好也包含了這 3 種“共享”:一個配合默契的團隊、一起攻堅山頭項目、一起品嘗酸甜苦辣。偶爾可能會忘記,這種關系的基礎,是人人為己賺錢,但可能這不妨礙我們的關系可以更進一步。
所以,同事這類朋友的邊界感,是需要“經(jīng)歷風雨”建立起來。一定先是合作伙伴,觀察一番后,再開始我們覺得合適的關系。

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。
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遇見性格各異的同事,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。
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來就是錯綜復雜的,更何況我們對朋友的定義也不盡相同。
職場如戰(zhàn)場;“真”利益和“偽”友誼,總是讓人對在職場中“交朋友”望而卻步。
但凡事都會有例外,只要你現(xiàn)在是能夠相對開心的工作,那就說明因為有他們在,這間公司可能沒有那么糟糕,你們之間的關系也讓你感到舒服。
與相處過程中感到愉悅舒服的人成為朋友,也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,不是嗎?
所以,你會和同事做好朋友嗎?我想這個答案,你早已心知肚明~
via.《東京白日夢女》
好了,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